Skip to content

台灣十大名茶推薦|木柵鐵觀音

台灣十大名茶推薦|木柵鐵觀音茶|買茶葉最推薦「無可挑Tea」

Photo by Taylor Kiser on Unsplash

今天要介紹的台灣十大名茶推薦是木柵鐵觀音,木柵鐵觀音種植於木柵山區的鐵觀音,清末民初由木柵農民張迺妙兄弟前往福建安溪引進純種茶苗,在木柵樟湖山上(今指南里)種植,因這一帶土質及氣候非常適合木柵鐵觀音生長,所以特別出名,詳細的故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木柵鐵觀音茶

木柵鐵觀音茶樹是於臺灣日治時期,由木柵茶葉公司派茶師張迺妙、張迺乾兄弟遠赴中國大陸安溪取回,種植於木柵茶區,而有木柵鐵觀音茶的開始,雖製法與安溪鐵觀音類似,但經過百年的演變已發展出不同的特色。

現木柵茶園多集中在指南國小到貓空一帶,因每季鐵觀音的採收期約為十五天,採茶人手不足,為錯開產期而種植少量的四季春、武夷、梅占、金萱等,所以並非木柵所產的茶品便是鐵觀音,如果想要買到鐵觀音茶樹種所製造的真正木柵鐵觀音茶,在購買前務需強調要「正欉鐵觀音」。所謂「正欉」便是閩南話的「真正的、純正的樹欉」之意,「正欉鐵觀音」便是「真正的鐵觀音」。正欉鐵觀音橫張枝,葉面折皺,主葉脈不正中,葉邊齒序大小不一和排列不一,一般茶葉則無完全相同之處。正欉鐵觀音於茶乾,表現則較一般茶沈重,枝梗較胖也較短。沖泡後正欉鐵觀音茶湯較濃,入口茶質較重,並有特殊之品種香。

台灣木柵鐵觀音茶

木柵指南里是臺灣鐵觀音茶的發源地和主要的出產地,當地的住民大部份多是有親屬關係的張氏人家,茶園分佈在指南里指南路沿線山區上,目前有三個茶葉農事班從事鐵觀音茶的產製,尤其正欉鐵觀音茶就是標榜用鐵觀音茶茶菁製成的茶葉更是馳名國內外,山區的農家大多可提供遊客品茶休憩的服務。

  木柵觀光茶園於六十九年( 1981 年)經臺北市政府輔導農會設置成立,是臺北市第一處成立的觀光農園,此種創新的農業經營型態,當時被美譽為指南里模式。

木柵鐵觀音茶

木柵鐵觀音茶的製造是屬半醱酵茶製造法,作業流程為:

  • 採摘(上午8點~下午5點)
  • 日光萎凋或室內熱風凋萎、浪菁(凋萎時間8~12小時,浪菁4~5次)
  • 炒菁
  • 初揉
  • 走水焙
  • 布包團揉、覆炒(覆炒3~5次,團揉20~30次)
  • 文火覆乾、覆揉(團揉10~20次)
  • 初焙
  • 揀枝
  • 覆揀
  • 成品

木柵鐵觀音茶泡法

木柵茶區海拔高度約為300~350公尺,東西向日照時間長,加上正欉鐵觀音葉面多數向陽,所以茶葉含單寧及各種成份均高;依理論而言,苦澀味會較重;但經傳統高度醱酵,二度醱酵,文火團揉,中長時間、中高溫焙火,使茶葉苦澀味相對減少。茶鹼因中高溫火而有改變,亦適合中老年人或腸胃較弱者飲用。但泡茶時也應注意鐵觀音茶高溶解質之特性,置茶量以三分之一以下為宜,溫潤泡時間不要太長,第一泡茶水溫約95度,沖泡時間約為20~30 秒,置茶量少時得稍加長時間,第二泡至第五泡則以80度~90度開水,約沖泡10~20秒即可。

沖泡鐵觀音之要訣:

茶壺越大,茶葉相對比率越少。
茶葉越細,茶量越少。
沖泡時間宜短不宜長。
水溫不宜過高。
紫砂壺為宜。

日月潭紅茶推薦-結論

早些年間有一款被譽為台灣十大名茶之一的「日月潭紅茶」,主要也是外銷,行出口創匯之責。1940年代末,是台灣紅茶最興盛的時期,當時全台紅茶外銷出口量曾高達七千餘公噸,紅茶當時是南投魚池、埔里地區最興盛的產業,但後來又逐漸沒落。民國六十六年南投縣政府正式將埔里、水裡、魚池等地區的紅茶整合以「日月潭紅茶」命名對外行銷。由於近年來世界性紅茶生產過剩,加上國人飲茶風氣改變,日月潭紅茶種植已逐漸減少,但日月潭紅茶在茶市場仍有相當多的愛好者,仍是台灣相當知名的茶品。日月潭紅茶的樹種原料是阿薩姆大葉種,其實就是某種雲南大葉種,鮮葉採摘下來後,經過萎凋、揉捻、渥紅、乾燥、精製等工序,做成了一款風味比較符合國際茶葉市場審美觀的紅茶。干茶條索緊實烏潤有毫,湯色橙紅明亮,香氣為花果香和麥芽香的混合體,滋味濃強,苦澀協調,耐泡度較高。

現在比較知名的紅茶有「紅玉」,是有一種名為「台茶18號」的大葉種育成品種的茶樹鮮葉做成。台茶18號是緬甸大葉種和台灣野生山茶的雜交品種,是台灣科技工作者歷經幾十年精心培育而成,其遠緣雜交的奔放個性表露無遺,成品湯色紅亮,花蜜香高昂濃郁,湯感醇厚回甘,堪稱現階段台灣紅茶的龍頭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