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茶的小知識

茶的小知識,原來喝茶有這麼多的營養?|買茶最推薦- 無可挑Tea

台灣以茶聞名全世界,不論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日月潭紅茶等,常都是觀光客的伴手禮。台灣茶的文化,從早年的茶文化,到現在的手搖茶飲世代,都顯示茶與台灣社會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過去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發現茶本身含有多種的營養物質,像是咖啡因、維生素C、兒茶素、其他多酚類物質等,以下有茶的五點小知識,報給你知道囉~

第一點 : 人需要伸展,茶葉也需要活動空間!


茶葉跟人一樣都需要足夠的空間!才可展現它本身的風味。如何判斷茶葉是否有充分舒展開呢?

有的專家建議的50倍泡法,但是如果身邊沒有秤重儀器,無法秤出專家建議的泡法,那就用比較簡單的方式:「茶葉平鋪底部法」。顧名思義就是將茶葉平鋪、布滿容器底部不重疊,給予茶葉自由舒展的空間。

加入的水量因人而異,但是至少水位高度須讓舒展後的茶盡可能的完全浸泡在其中,這樣才更能完整釋放茶葉香韻。

如果是茶包,則需加入茶包有兩倍本體的高度水量即可。

第二點 :泡茶的水質重要嗎!?

陸羽《茶經》其論水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

都市化的進步,基本我們無法每天上山取水泡茶,但可細細琢磨陸羽在兩千多年前的精心體會,必須讚嘆,從今天科學角度來看待,陸羽的經驗也有正確度!

選擇沖泡茶飲的用水時要注意:不可用高硬度的水、也別用純水泡茶。

水的導電度超過300度以上就稱為硬水,水中的礦物質總量如果太高,茶湯顏色會偏暗,香氣不揚,口感降低。

若是沒有專業硬度計可測量,用口腔來感受也是合適的,只要拿一杯未經處理的水和一杯市售純水來比較,純水在口腔中擴散開來,清爽感十足,硬水與口腔黏膜親和較差,凝結在表面,甚至會有鐵鏽味。

此外許多研究指出,用純水泡茶不但香韻不足,甚至會讓茶湯主體淡薄,雜味顯現,故應避免使用純水泡茶。

第三點 :冷泡比較沒有咖啡因

咖啡因已被證實確實有非常多的功效,並非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不好。但是是在沒喝過量的情況下,根據衛福部建議健康成人一天不要喝超過300毫克,約是2~3杯的美式咖啡或5~6杯的綠茶。但對於會對咖啡因敏感的人,確實就要減少攝取咖啡因,避免發生心悸、頭痛、失眠等問題。

提到冷泡茶會有比較低的兒茶素萃取率,但也含有較少的咖啡因。研究顯示,冷泡茶的咖啡因比熱泡茶少了20%,且2008年同篇研究是將茶葉浸泡了24小時,所以如果對咖啡因敏感但又想要喝茶的人,可以選擇冷泡方式,且減少浸泡時間,就可以降低咖啡因的攝取。

第四點 :熱泡有較多的兒茶素

茶的沖泡方式其實是非常有學問,根據茶道專家邱國雄表示,茶和水要以1:50的比例沖泡,茶溫則根據不同的茶種就有不同的地方,例如說綠茶適溫為70~80度C,烏龍茶需要90~95度C。這樣傳統泡茶法都是用高溫的水沖泡,熱泡的營養素萃取效果在理論上會比冷泡的好,而確實有研究證實這一點。

根據2008年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的研究,將綠茶以攝氏90度C的水溫浸泡20分鐘,或攝氏4度C的水溫浸泡24小時,檢測其萃取物含量。結果發現以茶:水為1:50的泡法,熱泡可萃取的物質含量約是冷水泡法的2倍,抗氧化效果也是以熱泡茶較佳。進一步檢測其兒茶素含量,熱泡茶的兒茶素總量則多了20%,顯示熱泡的營養價值比較冷泡茶高。

第五點 :泡茶的時間掌握!

泡茶是需要耐心,基本泡茶時間在3~5分鐘內必須讓茶湯與茶葉分離,若茶葉形狀越緊實,茶葉需要的舒展時間越長,但依舊不宜過久,因為浸泡過久不但苦澀味俱。但是時間過短的話,湯體香氣淡薄,反之浸泡的時太過長,則韻味苦澀香氣淡然全失,這期間的掌握對新手來說是有些困難的。

若為碎型茶(如三角茶包內茶葉),建議沖泡時間不可大於3分鐘,茶葉因物理性破碎會讓溶出速度遽增,可能會讓茶湯變的苦澀難以下嚥。

以上就是無可挑tea為大家介紹的五點茶的小知識,喝茶時該注意的事項很多對於時間性還有茶含有的營養都很講究,溫度冷熱泡茶也是一門學問,因此喜歡喝茶的朋友們看完這篇文章一定會更加了解泡茶知識喔!

參考資料: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593751677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8/post/20180125000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